行业动态
当前位置:首页 -> 新闻中心 -> 行业动态

如何让你的学生/孩子爱上写作,值得老师/家长看看!

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   发布时间:2016-03-05   点击次数:4559 次
如何让你的学生/孩子爱上写作,值得老师/家长看看!
  美国有个叫山姆·史沃普的作家教师,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在美国纽约皇后区的一所小学开办写作工作坊,他把自己这段与孩子们一起成长的难忘日子写成了一本书:《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》。在这位作家教师的创意写作教室里,孩子们不是在学习写作,而是在享受写作的快乐。他们的创作,精彩得可以让全班表演。
  山姆的写作教学实践唤起我内心强烈的共鸣,他让我再一次深刻地体会到:激情、想象、创意、童心,对于写作教学而言,是多么重要!虽然在应试痕迹依然很重的当下,让每一支铅笔都爱上写作,是一个温馨而浪漫的梦。然而,每一个拥有教育理想的人,他的追求绝不止眼前的分数,一定还有梦和远方。下面,我就从课堂教学的四个“超越”,谈一谈自己的习作教学追求。
  建议一:超越常识,在示范中唤醒写作的“激情”
  公鸡打鸣后天就亮了,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,穿上棉袄人就暖和了。这些都是我们亲身经历过的真实事实,日久天长,这些就都成了常识。
  常识是人类社会世代经验的积淀,是人类把握世界与认识自己最基本、最普遍也最节约成本的方式。常识的特点就是“经验”,但事实上这些常识都是有问题的,至少是不严谨的。天不是公鸡喊亮的,太阳也不绕着地球转,棉袄自己是不会发热的。常识体现出来的感觉的真实、现象的真实与背后的真正原因、真正情况是有很大距离的。
  现实的写作教学,教师说不好教,学生说不好学。如果把写作教学比作一项工程的话,一个工程师干不好,是能力问题,如果所有工程师都干不好,那一定是工程的基本理论出了问题。于是,我们不得不追问——写作教学的“真相”到底是什么?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写作观?
  叶圣陶先生在《论写作教学》一文中写道:“写作所以同衣食一样,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,原在表白内心,与他人相感通。如果将无作有,强不知以为知,徒然说一番花言巧语,实际上却没有表白内心的什么;写作到此地步便与生活脱离关系,又何必去学习它?训练学生写作,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,无非是要他们生活上终身受用的意思。这便是‘修辞立诚’的基础。”
  我的理解是,写作是一种倾诉,有时候倾诉的是情感,有时候倾诉的是观点,有时候倾诉的是其他东西,写作就是一场情感和思想的旅行,是要有表达欲望做基础的。没有写作冲动,就不可能写出好文章。但是,这个“常识”总是容易被许多教师忽视掉。很多教师平时只讲应试原则与应试技巧,面对具体问题只讲如何操作,如何入手,如何“添油加醋”加入何种“佐料”就能拿到高分,却很少谈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写作冲动的情绪调动。
  庄子有云:天地大美而不言,四时有明法而不议,万物有理而不说。学生写作亦如此,他们的写作激情等待教师的发现和唤醒——唤醒知识积累,唤醒主体意识,唤醒情感体验,唤醒表达欲望,唤醒思维活力。记得第一次给现在这个班的孩子上习作课,我就读了自己写的一篇小文《生长童话的春天》:
  春天忽然而至。
  首先发现这个秘密的,是光着脚丫在小河里游泳的两只麻鸭。他们惬意地让身体随着波浪自由起伏,翅膀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温和的金光。
  一贯衣着讲究的燕子,穿着那套闪着金属光泽的黑礼服,从南方度假回来。他们的记忆力还是那么好,很容易就找到了去年的旧宅,开始像往年一样,衔泥筑巢,忙碌得连和邻居们打招呼的时间都没有。
  小棕熊显然还没有完全睡醒,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,小草被他们凌乱的步伐踩得东倒西歪。没有翅膀的小蚂蚁也从土里钻出来了,他们徒步穿过宽宽的土桥,到河对岸开始了这个春天的第一次寻觅。整整一个冬天,他们储存的粮食已经吃完了……
  孩子们眼睛一眨不眨地听着,他们已经完全被我的文字打动了,这也是我唤醒孩子写作激情的“看家功夫”——习作示范。我也因此收获了许多“小粉丝”,渐渐地,他们开始不满足于听我读,而是自己也尝试着进行创作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从不给他们立什么写作规矩,也不作任何硬性规定,而是允许他们写出一些言不由衷的文字来,哪怕在一篇言不及义的文章中有那么一两句是他特别想说的话,我都给予他们充分肯定。我不会以自己的写作经验要求学生去做他们可能不熟悉的事情,因为写作只能是个体的生命活动,面对同样一件事物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习惯,我们教师要做的,就是保护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这份表达热情,让他们在写作亲历中体验文字表达的愉悦。
  
  如果我告诉你,这些都是刚上三年级的孩子,你会不会感到很吃惊?所以,我一直坚信:写作并不神秘,它只是一种情绪的倾诉,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外化。有了生活和情绪,还怕学生不会写作文吗?
  建议二:超越常道,在阅读中寻找写作的“魔法”
  高尔基在《童年》一书中,写他幼年时,祖母常与他坐在家后的门槛边,说故事给他听。后门之外是萧索的秋日,灰暗而空旷的天,压着徒有枝丫的老树。祖母读小亚细亚,读西班牙,读印度洋之滨的故事,把他幼小的心思带到几千里外的世界。这些故事穿过后门之外的天与树,伸展了他的想象,促发他情感的早熟,使他融入几千里外不同世代的生活世界,与不同时空的人类一起悲喜。
  卢梭早年也常循着父亲的朗诵声,幼稚的心思走进远方的人群。随着故事情节的起伏不定与人物的悲苦无奈,小卢梭的眼睛总是沾满泪光。
  阅读对写作的积极影响不言而喻。所以,如果有人问我:“三年级起步作文如何教?”我会告诉他:“别着急,从阅读开始!”我就是怀着这样一份从容不迫的心情,开始三年级作文教学启蒙的。有的家长会着急:“我的孩子一直在读书啊!可是为什么作文水平就是上不去啊?”
  我对他们说:“播下去的种子,必须有几个季节的孕育才可能结出果实,不要渴望立竿见影、一蹴而就。真正的教育,是一门‘慢’的艺术。无论是教师,还是家长,都要有一颗老农种地的耐心。”
  比如我教孩子们“写人”时,首先找来一大堆人物漫画书,孩子们看了,乐不可支。他们说:“这些漫画太好玩了!你瞧,马季的脸像一个倒着的三角杯;冯巩像一条摇摇欲坠的竹节虫;潘长江龇牙咧嘴,把一根卷尺拼命往上拉,试图让自己的个子再高出几厘米。”“是啊,漫画大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:他们善于抓住人物最显著的特点,然后着力渲染,从而使胖的更显其宽,高的更显其长,矮的更显其短。”我在说这些话的时候,努力表现出一副漫画式的轻松。孩子们说:“知道了,原来在描写人物时,不必要面面俱到,关键是抓住特征。”“此外,我们还可以吸取漫画的幽默表现手法。”我补充道。我想孩子们一定听明白了,接下来他们的自我介绍说明了这一点:
  在下姓徐,林则徐的徐,名琳鑫,派出所登记的,坐不更名,立不改姓。哎,实在不好意思,连俺爹俺娘都说俺长得很有创意,吸取了俺爹的胖,他的眯缝眼,俺娘的塌鼻子。值得欣慰的是俺的皮肤很白很白,像被漂白粉漂过一样。
  我的模样:眼睛,深黑色,长得并不水灵,视力也不好。可是正是这双小眼让我看清了大千世界,分辨了人世间的真善美、假丑恶。嘴巴,还算凑合,可里面的牙齿,实在不敢恭维,实不相瞒,还有蛀牙,不是我没有使用高露洁,而是我刷牙不到位,结果造成了长久的遗憾,如今我正力挽狂澜,尽力使它对得起我这张能说会道的嘴巴,做到标准的“伶牙俐齿”。
  等孩子们都会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了,我便开始读曹文轩的《草房子》,当然并不是全部都读,没那么多的时间,我只把描写桑桑的那个章节读了一下。我读了多长时间,孩子们就笑了多长时间,我问他们:“又笑什么。”他们说:“桑桑做的几件傻事让人发笑。他居然把自家的碗柜改造成鸽子笼,把爸爸妈妈的蚊帐改造成渔网,盛夏酷暑,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,竟然穿着棉袄、棉裤,还戴着棉帽。”我说:“就是这几件典型的事,让我们感受到桑桑就是桑桑,独一无二。你们能不能也通过一两件典型的事,表现出独一无二的你?”“能!”孩子们的语气中流露出一种自信。
  俺是个书虫,嗜书度100%,天天在书堆里咬文嚼字,大到砖头厚的《红楼梦》,小到薄薄的《读者》俺都读过。俺常在洗脚时津津有味地看书,俺娘只要拿走,俺就像被100头大象踩过,被100万只蚂蚁咬过那样难受。俺娘忍受不了俺的痛苦,只好把书还给俺,并给俺的脚盆里再次添上热水。几次三番,弄得俺爹都有意见了,他站在门口,一脸严肃地说:“徐大小姐,你那双贵脚准备洗几年?”
  引以为自豪的事:我8个月便会走路,4岁时在大型广场,万目注目下表演独舞(哈哈,无知者无畏),5岁时自学学会了旱冰,7岁时便能够骑大人的自行车,9岁时做过一次无麻醉手术……如今还有什么让我不敢做的?(当然除了违法的事)
  班上48个孩子,就有48个独一无二的“我”。当然,都是因为有我这么一个独一无二的老师。
  建议三:超越常规,在放手中实现写作的“解放”
 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S·阿瑞提在《创造的秘密》一书中,列举了学校普遍存在的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因素和现象,譬如来自教师的对幻想压制。他还引用托兰斯的研究成果,给教师提出了对待创造性思想应当采取的原则,强调应保护儿童的怀疑和不同寻常的想法,给儿童创造宽松的环境。
  基于这样的认识,我提倡小学生习作要做到“三放”:一要放松,不要把作文教学搞得那么累,那么深奥。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说,他画画就是好玩。所以,要让儿童快乐起来,要让他们觉得作文是好玩的。二要放低,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是不一样的:儿童说,世界是由100组成的,100双手,100个念头,100种语言。教师要走进儿童的心灵,要像美术教师一样,乐于让孩子涂鸦。三要放开,有什么,就写什么,不要犯“期望过切”的毛病。
  有两篇习作,分别是《我的理想》和《孵蛋》,前者是写实,后者是想象。前一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个中国孩子,后一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个外国孩子。
  前一篇文章是这样写的:“阿爸还没有走(去世)的时候,他对我说,你要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,长大了做个科学家;阿妈却要我长大后做名警察,说这样啥都不怕。我不想当科学家,也不想当警察。我的理想是做一只狗,天天夜里守在家门口。因为阿妈胆小怕鬼,我也怕。但阿妈说,狗不怕鬼,所以我要做一只狗,这样阿妈和我都不怕了。”结果老师没有批改这篇习作,只是在上面画了一个大大的“×”。
  后一篇文章是这样写的:“星期天,我和几位小朋友到郊外去玩,捡到一枚蛋。玛丽说是云雀蛋,彼得说是鸵鸟蛋,丹妮说是恐龙蛋……大家争论不休,我提议把蛋孵出来。一孵出来,啊呀呀!原来是个尼克松(当时的美国总统)。”结果:这篇习作被评为一等奖,授予了个大大的奖杯。
  孩子眼里的世界和成人眼里的世界是不一样的,以成人世俗的观念,似乎只有做科学家,当总统,才是鸿鹄之志。而卑微的理想只是做一只狗,一只善良的心中装着母亲的狗,却真实得让始终抱有偏见的成人无法接受。让我们再以成人的逻辑来思考,一枚蛋里能跑出什么呢?最多跑出个卵生动物,怎么也不可能孵出个人来,而且还是个总统,简直是胡思乱想!然而,就是这篇习作,获得了全州作文竞赛一等奖,也许打动评委的正是成人世界逐渐缺失的那一份独特的想象。
  卢梭告诫我们:“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、热情和感情的,如果用我们的看法、热情和感情去取代,那简直是愚蠢的。”由此看出,对于学生认识的独特性,我们是不是应加以必要的尊重和保护?
  也许是我的鼓励和纵容,我的学生习作中,常常有一些出人意料的比喻,犹如惊鸿一瞥,让人过目难忘:“秋天是一位魔法师,他能把云变成各种模样,有的像仪态端庄的马桶,有的像风度翩翩的小鸡。”“小狗白白慵懒地趴在地上,像一堆雪,不动声色。”“梧桐树宽大的叶片,就像大象踩在天空留下的脚印。”“弯弯的月牙像太阳公公剪下的一片金色的指甲。”“星星是季节撒在天空的麦种……”也许是中规中矩的比喻见得实在太多,这些似乎有些不合乎常理的比喻却让我有了一丝惊喜和触动。
  周国平说:“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和哲学家。”毕加索说:“要毕生向小孩子学习。”帕斯卡尔说:“智慧把我们带回到童年。”最意料之外的比喻,最出其不意的想象,一定来自孩子。
  建议四:超越常态,在意外中捕捉写作的“契机”
  著名音乐家肖邦一次偶然看见小猫在琴键上跳,这一瞬间的灵感让他创作了动听的《F小调圆舞曲》。这或许会让人认为,“灵感”一词,是大师的专属,是难以捉摸的艺术。其实不然,灵感是人类常用的一种动脑方法,任何创作都需要灵感。钱学森指出:“凡是有创造经验的同志都知道,光靠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创造,不能突破,要创造要突破得有灵感。”可见灵感十分重要而且有用。
  在写作方面,直觉思维就表现为写作灵感。有些苦思冥想而不得的构思、立意、佳句,往往会在不经意间突然迸发。抓住灵感,就会文思泉涌,妙笔生花。教学正如生活,唯一的常数就是变化,语文教师如何在变化中捕捉习作教学的契机,需要一定的教学敏锐。
  记得一次寒假过后,刚过完年,城市一脸倦容,空气中弥漫着似有若无的烟火味,一些低矮的灌木上还滞留着鞭炮红红的残屑。而那些看似安静的树木,却在不动声色中做着抽枝发芽的准备。
  没想到的是,开学第一堂课,下起了大雪。孩子们开始坐立不安,纷纷扭头朝窗外看。这样的自然环境可遇而不可求,很难预设。于是我决定打破原定的教学计划,把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安排在室外。
  孩子们欣喜若狂之态可想而知。我手持着照相机,捕捉着每一张笑脸。一大朵一大朵的雪花落在我长长的发梢上,落在我漫长的围巾上,落在我喜悦的眉梢上。我一边拍照一边问:“谁告诉我,落到海里的雪会变成什么?”“变成海。”“落在街上的雪会变成什么?”“变成街。”“落在校园中的雪会变成什么?”“变成笑声。”“变成快乐。”“变成诗句。”孩子们七嘴八舌,尽管他们的小手冻得通红,小脸被风吹得僵硬,但他们的快乐难以掩饰。
  第二节课,我让孩子们尝试写一写雪,用诗歌的方式。孩子们意犹未尽,不一会儿,一首首清新活泼的小诗就完成了。你可以想象,当我读着孩子们自己创作的儿童诗时,是怎样的一种欣慰和喜悦。
  《蒲公英》:天上飘下许多白色的蒲公英,飘到我头上,朵朵花朵瞬间开放;?筑又顽皮地钻进我的颈子里,抵挡不了我的温柔,化作一滴清凉的水珠。
  《雪人》:雪下得真大!像满天飞舞的野菊,我站在雪地里,不一会……咦!地上怎么多了一个“雪人”,雪人抖抖身子,雪花落在地上。哦!原来是我自己!
  《我想知道》:我想知道,钻进泥土里的雪花会像种子一样发芽吗?我想知道,发了芽的雪花会长成一棵大树吗?我想知道,长成大树的雪花会结出什么颜色的果子呢?
  ……
  诗是什么?诗是每个人心底流淌的最自然的声音。我一直相信,有童心生长的地方,即使料峭春寒,也会有飘雪的浪漫。
  我们呼唤真正的写作,就是在呼唤童心归来!

0

Copyright © 2015-2019 鄂尔多斯燕之, All Rights Reserved    蒙ICP备2022003358号-1     营业执照

联系人:张老师    手机号:15804891004

地址:达拉特旗陶瓷广场A2座

蒙公网安备 15060202000462号